绿野环保协会

绿野环保协会 章程

 

一、总则

协会名称: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绿野环保协会,简称“绿野环保协会”。
协会性质:随着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周围的环境,由于共同的目标这些人凝聚在一起,绿野环保协会因此应运而生。
协会宗旨:在遵守国家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将所学知识实用化,强化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热爱大自然。
协会口号:“让我们携手——共传绿野梦想”。

二、活动制度

协会指导思想:凝聚专业知识,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了解环保、投入环保,为环保事业尽一份力,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尽一份力。
协会活动范围:
交流学习 : 绿野环保协会针对本协会特色邀请专家,进行知识讲座,邀请其他高校学生进行学术研讨会。
活跃文化 :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实践应用 : 适时组织会员进行野外考察,并开展兴趣小组调研,并在协会内部进行模拟训练。
服务社会 : 绿野环保协会将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三、会员制度

申请加入本协会的同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拥护本协会章程
对“环保”感兴趣并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协会组织选拔测试
会员享有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表决权:既常务委员会做出的决定,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参与权:会员有权参与协会的任何活动
获得本协会服务的优先权
对本协会的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权利
会员履行的义务:
执行本协会的决议
维护本协会的合法权益
向本协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信息资料
出席会员会议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协会并交回会员证。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协会常任理事会表决予以除名

四、组织结构

第十二条    本协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常任理事会,其所履行职权是:(一) 制订和修改章程。
(二) 审议会长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三) 决定重大的事项。
  
 
第十三条    常任理事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可生效。
   第十四条     会长是会员代表的执行者,在闭会期间领导协会开展日常工作,对常任理事会负责。
   第十五条     绿野环保协会的各部门职能简介:
常任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协会的运营,有最高决定权,审核财务汇报工作总结等日常事物的处理。
副会长:发布上级指示,安排下属部门的具体活动监督实施。
办公室:有序安排活动类型和活动人员的分配,以及本协会的财务、档案管理
宣传部:负责活动前、中、后期的宣传工作
组织部:管理会员出勤等日常事务,组织分配具体活动人员
策划部:对所组织的活动进行策划并进行指导
社交部:负责与其他高校以及校内其他兄弟社团的交流活动
环教小组:收集并整理环保知识,负责中小学环保知识教育的各项事务
综合部:搜集资料并配合其他各部的工作

五、财务制度

第十六条      经费由会费和社会上志同道和的朋友赞助,院系划拨。

六、管理制度

     协会干部采取公开招干,推荐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实行聘任制,任期为一学期(半年)。
协会干部在职期间如有违规违纪严重损坏协会利益的行为,会长提议,经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同意给予暂停或免去其职务处分。
协会由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审查并批准,并收取一定会费,争取各项资金,保障工作开展。
协会将制订标志和会员卡,并在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监督下使用。
协会财务有办公室统一管理,并由副会长监督使用。
会员实行注册并登记,进退会自由,须交书面申请。
每位社团成员参加社团不得超过三个。
第十七条     本章程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十八条     如果本协会规定的章程与学校的有关规定冲突则以学校的条文为基准。
 
 
 
 
 
 
 
 
 
 
 
 
 
 
 
 

财务制度

为了合理调度有限资源,提高协会经费利用率,使协会经费用到实处,指定本财务制度:
协会活动经费采取院系支持和自筹相结合(以自筹为主)的原则。
协会向会员收取10元的会费。
购买物品必须有负责人同意,实行严格审批,报销必须有正规发票,并明确表明物品的名称、数量、经办人姓名,由办公室经办审核,会长审批后生效,方可报销。
协会采取物品原则上不允许使用白条(凡不是税务局验印货物剪切发票都是白条),如有白条,必须有两人副部以上职务的人员同时签名方可报销,报销时发票由会长签字。
协会经费坚持量入为出,厉行节约的原则,不得用于与协会无关的其他方面。
如在经费使用中出现问题,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由会长和各部门共同监督财务的收支情况。
 
 
 
 
 

宗旨

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丰富学校生活,提升会员素质,服务公众,汇报社会。
把服务学校事业发展大局和服务学生全面成长相结合,以人为本,宏扬环保文化,唱响新时代大学生的主旋律。
努力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学生发展的特色活动,优化校园,绿化校园,为大学生校园生活创造良好的氛围。
积极普及环保知识,将所学专业知识实用化,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逐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让同学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锻炼体魄和意志,了解博大精神的环保文化。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中,在潜移默化的全面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